周龍:讓京劇走向世界
周龍,京劇表演藝術家,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,國家一級演員,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,曾榮獲“梅花獎”、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“最佳表演獎”、全國京劇演員邀請賽“最佳表演獎”。
盡管今年周龍只有47歲,但他投身京劇藝術的時間卻長達40年。
周龍7歲學藝,先后師從王金璐、尚長春、厲慧良等京劇藝術大家,承襲楊小樓武生表演藝術,并以博采眾家的藝術精神,研習多種藝術流派,20歲出頭就獲得了“梅花獎”。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就,多年來一直努力投身于更為廣闊的舞臺,著力拓展表演領域,成為京劇界中率先前行的探索者。
1996年,美國紐約希臘話劇團排演實驗話劇《巴凱》,選擇周龍作為合作伙伴。排演過程中,不同民族的藝術元素碰撞、交融,其中京劇藝術散發出了獨特的魅力,使這出實驗戲劇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戲劇形式,當時外國人不僅接受而且為其魅力所震撼。
這次演出的經歷,使周龍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和啟發,實驗戲劇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,京劇表演即使跨越其傳統模式,將其基本元素和表演形式賦予其他的藝術形式,依然可以呈現出它特有的文化內涵、美學價值,與此同時,這也是一種向世界傳播與傳承京劇的方式。從此他便一發而不可收,不斷將京劇藝術與歌劇、音樂劇、舞劇、話劇交融。1998年,周龍受法國歌劇院邀請,排演了莫扎特歌劇《女人都一樣》,擔任藝術指導;與香港的“劇場行動”合作,創作布萊希特戲劇《巴奧》,擔任導演和主演;受亞洲藝術協會邀請,與日本、韓國、美國藝術家合作,創作舞蹈戲劇《寬恕》,擔任技術導演和主演。1999年,參與香港國際藝術節,創作由《巴黎圣母院》改編的京劇《大鐘樓》,擔任主演。2002年,受美國亞洲藝術協會邀請,創作歌劇《文姬胡笳十八拍》,擔任技術導演和主演;參與香港國際藝術節,創作并演出多媒體舞蹈劇《百年孤寂》。2003年,受美國林肯藝術節邀請,創作舞臺劇《趙氏孤兒》,擔任技術導演和主演。2004年,受美國加州國際藝術大學創作中心邀請,創作音樂劇《桃花扇》,擔任編舞和主演。十多年來,他先后在國內外創作、主演、導演了數十部具有探索性、實驗性的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。
著名音樂家譚盾曾經說過,周龍是戲曲界的鬼才,他在創造一座文化橋梁,想把東方和西方、古代與未來連接起來。周龍認為,京劇只有走向世界,逐漸被外國觀眾所接受,并與國際文化交融,才能獲得更有效地傳播,京劇由此也將獲得新生。
針對目前武戲劇目以及武戲演員的傳承問題,周龍談了一番自己的看法,他告訴記者,如今武戲與武戲演員在京劇中存在比例失衡的現象,其原因錯綜復雜。京劇演員一般從10歲左右開始培養,都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,主要是武功,包括腿功、腰功、把子功等。高強度、高難度的武打動作,傷病在所難免,舞臺上每一個漂亮的翻轉騰挪,每一個驚險的武打場面,背后都是汗水甚至血淚的積累。為了短暫的藝術生命,武戲演員需要付出畢生的心血。周龍認為,社會及有關部門應該重視武戲的傳承,同時對于武戲演員應完善其業務與經濟上的獎勵機制。
新聞熱點
- 陳乃春: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漣07-30
- 筱俊亭張火丁的評劇緣07-30
- 吳瓊:與《女駙馬》結緣三十10-09
- 馬金鳳的“不為”02-03
- “大嗓小生”第一人走了07-21
- 李樹建:只有出精品才能救劇09-23
- 陳曉峰:長春話劇小劇場的大01-08
- 韓少云與王其珩:琴瑟和鳴10-30
- 丁凡:粵劇界里的“濮存昕”07-13
- 孫路陽:用出色表演展現評劇09-25
推薦關注
- 藍天野:揮不去的“人藝”,離10-28
- 李世濟:從“小程硯秋”到“02-11
- 一聲“哥哥”把觀眾的心叫碎11-14
- 周好璐:藝術來不得半點浮躁09-25
- 高東文:我的劇團我的家08-18
- 翻開青春的黃歷 黃家駒逝世07-07
- 林奕華:娛樂不是戲劇的目的07-17
- 方汝將:為舞臺而生逐夢不息05-25
- 于魁智: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11-06
- 陳少云:以現代精神發揚麒派09-23